汪尧翀,四川乐山人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。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,获文学博士学位。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联合培养博士(2014-2015)。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(2018)。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德国思想史研究。出版专著《规范的限度:哈贝马斯“美学”的缺场与重构》,发表论文若干。
合照
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第二十四次读书会
“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”在四川大学召开
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暨 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构” 研讨会预备通知
“马克思主义文论前沿学术研讨会”在四川大学顺利召开
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
“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”预备会通知
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青年论坛 暨“延安文艺与当代文艺发展”学术研讨会通知
“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33届年会”暨“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学术研讨会”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
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第25次读书会
李若愚:艺术作品之为单子:阿多诺对本雅明的一种解读与重构
刘云: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在捷克的传播与接受——以布拉格汉学派为中心
张成华 | 中国阐释与阿格妮丝·赫勒美学思想的定型
刘灿 | 生命政治·自我关怀·伦理美学——赫勒对福柯思想的批判性吸收
汪尧翀 | 一种“惊异”的诗学:试论布莱希特的戏剧哲学
宋伟:实践智慧: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贯通枢纽
文艺美学: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独创语汇及其复杂关联
李普曼:康德对优美与崇高的双重规定及其根据
谭成:巴迪欧论爱与艺术在世界的“相遇”——一种基于新唯物主义诗学的解读
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范式与反思